晚明江南的士商交游与鉴藏时尚

晚明江南的士商交游与鉴藏时尚

丰乐河发源于黄山南麓,自西向东蜿蜒流淌,在歙县城西与扬之水汇合后注入练江,成为新安江的重要支流之一。从公元327年鲍南堨的修建开始计算,丰乐河流域已开发长达1700多年的历史。由于水利设施的发达,使得这一带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孕育了众多村落,并形成了繁荣的社会经济。因此,歙县西乡成为了皖南低山丘陵地区中开发最早且最为富裕的区域之一,被誉为徽州的“中原之地”。特别是到了明代中叶以后,随着徽商的崛起,丰乐河流域的社会文化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在这一时期,流域内不仅涌现了许多著名的徽商家族,还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前来题咏。直到今天,关于该流域的历史遗存依然丰富,包括大量保存完好的族谱、村志和契约文书等。尤其是在经济史和艺术史研究领域,丰乐河流域具有重要的全国性典型意义。

明清时期,在歙县西乡这片平坦富饶的土地上,新安江的上游——丰乐河静静流淌,流域内村落星罗棋布,徽商家族比肩接踵。这里不仅是江南各地诸多盐商、典商的故乡,更是明清两代中国财富榜单上屡次出现首富之地。作为徽州最为富裕的地区之一,它在中国经济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同时,该流域内的各家族还盛行古玩鉴藏,并在诗赋丹青方面成就显著,在明清艺术史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在明代江南文人中流行的“黄白游”,其主要活动区域就在丰乐河流域一带。其中,董其昌与西溪南吴氏等徽商之间的应酬交往,典型地反映了晚明时期以吴人为开端、徽州人进一步推动的鉴藏时尚的历史变迁。

(一)徽州旅途中的岩镇和西溪南

著名戏剧家汤显祖曾有诗句:“欲识金银气,多从黄白游;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这几句诗生动地描绘了晚明时期流行于士大夫圈子中的一种时尚,即“黄白游”(有时亦被称为“黄山游”)。简单来说,汤显祖的诗句指出当时世人热衷于前往徽州境内的黄山、白岳(即齐云山)旅行。实际上,许多人的真正目的是想前往皖南地区,拜访那里的富商巨贾,以期获得各类馈赠与资助。

然而,志趣高洁的汤显祖认为自己虽然也对徽州心驰神往,但却绝不会随波逐流,追随那些士大夫前往黄山白岳之间“打秋风”。在当时,确实有一些人纯粹为了欣赏黄山白岳的美景而流连忘返。

2018年12月7日至2019年3月10日,上海博物馆举办了“董其昌书画艺术大展”,并出版了《丹青宝筏——董其昌书画艺术特集》,全书共四卷,内容丰富详实。其中收录了明代冯梦祯的《行书致勉翁札》:

二月望后,作白岳、黄山之游。黄山之游颇为艰险而奇妙,山峰如同刀削,层层叠叠宛如波浪。其最令人叹为观止之处被称为“海子”,以山地却得海名,实为一大奇观;此地险峻至极,却又不见任何寺观,只得在草庵中借宿,风雨交加时甚至担心会被风吹走,堪称第二大奇观;历来士大夫罕有至此者,而我独自一人得以游历,可谓第三大奇观;上下山途中,无论是停驻还是前行,皆笼罩在云雾之中,唯独登顶之时,方见满目青翠尽览无遗,堪称第四大奇观……

声明:本文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收集,仅供学习与参考,测试请备份。